<tbody id="orvts"></tbody>
  1. <th id="orvts"><pre id="orvts"></pre></th>

      <rp id="orvts"><acronym id="orvts"><u id="orvts"></u></acronym></rp>

      <dd id="orvts"><track id="orvts"></track></dd>

      <tbody id="orvts"></tbody>

      中國政府網  |   山西省人民政府  |   呂梁市人民政府 今天是

      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公開>縣政府辦文件

      字體大?。?span id="mes-big">【大】 【中】 【小】

      保存為word 【打印】 關閉
      索引號111423LL00100/2022-55644
      發文字號興政辦發〔2022〕15號 發文時間2022-06-19
      發文機關興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主題詞
      標題興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興縣2022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主題分類 發布日期2022-06-19

      興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興縣2022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時間:2017-08-20       大    中    小     

      )人民政府,縣直各有關單位:

      興縣2022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已經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興縣人民政府辦公

      ?????????????????????????????????????????????????????????????????????2022617

      (此件公開發布)

      興縣2022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切實做好2022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山西省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山西省地質災害防治“十四五”規劃》山西省2022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本方案。

      一、2021年地質災害發生情況

      2021年,我縣入汛以來經歷多輪強降水天氣,特別是國慶期間,多地遭遇自有氣象記錄以來時間長、范圍廣、強度大的最強秋汛,發生地質災害3起,其中崩塌2起,滑坡1起。各鄉鎮各部門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按照縣委縣政府統一部署和連續緊急安排,堅持全面部署、全時調動、全員參戰、全力防范、防治結合、避險為要,全年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取得積極成效,未造成因地質災害引發的人員傷亡,力保了大災無大難,有力保障了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二、2022年地質災害發展趨勢預測

      (一)全地質災害隱患點分布情況

      縣全境都屬地質災害易發區,地質災害隱患多、分布廣、威脅重。

      截至2021年底,全縣地質災害隱患點262處,威脅人口3967人,威脅財產10565.5萬元。按險情等級劃分:大型2處,中型33處,小型227處。按災害種類劃分:崩塌25處、滑坡17處、泥石流6處、不穩定斜坡212處、地面塌陷2處。

      (二)縣氣候趨勢預測情況

      預計2022年,全縣年降水量320-605毫米,與歷年同期相比較,大部分地區接近常年略偏少。年平均氣溫正常略高,除冬季平均氣溫大部分地區較常年同期偏低,春季、夏季、秋季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

      在過去的1-5月期間,全縣降水量為40.7毫米,與常年同期降水量46.6毫米相比,降水量偏少13%。全縣平均溫度為3.4℃,與歷年同時段平均氣溫2.1℃相比,偏高1.3℃。

      預計今年春末夏季,全縣降水量在160-320毫米,與常年同期相比,大部分地區偏少2~5成。平均氣溫全縣大部分地區較常年偏高0-1℃。

      預計今年秋季冬初,全縣降水量114-196毫米,與歷年同期相比,大部分地區偏多2~5成,平均氣溫大部分地區較常年偏高0-1℃。

      (三)人類工程活動對地質環境擾動情況

      2022年,我縣位于山區和黃土丘陵區的公路、大橋建設項目,會增加崩塌、滑坡地質災害隱患風險;礦山建設及開采活動頻繁,會增加地面塌陷及崩塌滑坡隱患風險;地質環境條件較差的地區,會增加崩塌滑坡隱患風險,防治難度持續加大。

      (四)地質災害趨勢預測結論

      預測2022年全縣地質災害數量較2021年偏少,主要類型為崩塌、滑坡,其中春季受去年強降水影響,崩塌、滑坡地質災害數量較2021年偏多,夏秋季崩塌、滑坡地質災害數量較2021年偏少。城市人口集中居住區、城鄉結合部位人口集中分布區地質災害高易發區,應重點防范黃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需在汛前、汛中、汛后進行反復排查、巡查、核查,發現險情及時撤離,防范群死群傷地質災害的發生。

      、地質災害防治主要任務

      (一)周密科學安排部署

      各鄉鎮和地質災害防治成員單位要做好年度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部署,縣自然資源局會同住建、交通、水利、應急、氣象等部門進行年度地質災害趨勢會商,研判地質災害發展變化趨勢,科學合理確定地質災害防治重點時段與重點區域,并結合降水趨勢、人類工程活動影響等情況,定期、及時組織趨勢會商,分析預測災情險情和重點防治方向。

      突出關鍵節點防控

      緊盯重要時間節點。各鄉鎮和地質災害防治成員單位高度關注冰雪凍融期、汛期間節點的地質災害防范工作,突出做好凍融期和汛期地質災害隱患排查,加強督促檢查,壓實防災責任人、監測責任人、技術負責人的責任;縣自然資源局在汛期對各鄉鎮進行全面督促檢查。

      加強預警預報。自然資源、水利、應急、氣象部門要做好協作聯動,暢通預警預報渠道,不斷擴大預警預報影響范圍和信息傳播覆蓋面,不斷提高預警預報水平,及時發布災害性天氣和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

      全力做好應急準備。各鄉鎮和地質災害防治成員單位要充分做好應對突發情況的準備,及時啟動應急預案,寧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萬一;堅決落實值守值班制度,補充應急救災物資,保障地質災害應急出動、巡查排查和監測防范車輛;在強降雨期間,鄉鎮要安排專人對高危隱患點進行駐點值守,強化臨災處置能力;汛期“七下八上”重點時段,要確保地質災害防治專家和專業技術支撐單位駐鄉進村,切實加強技術指導,做好支撐服務。

      (三)深入開展隱患排查

      各鄉鎮和地質災害防治成員單位要深入開展隱患排查。一是全面開展隱患大排查;二是突出排查重點,重點排查黃土區、旅游區、自然保護區、文物保護區、交通干線、工礦施工區、重點水利電力工程、輸電輸氣設施以及受地質災害威脅嚴重的居民區、學校、醫院等人口聚集區;三是密切關注高陡邊坡,持續把高陡邊坡地質災害隱患排查作為隱患、風險排查的關鍵,堅決做到全覆蓋、全方位、不留死角,查清安全風險,摸清隱患底數,圈定重點防范區;同時把臨坡住房安全隱患作為重點,密切關注高陡邊坡附近建筑物、街區排水系統是否完備;對高陡邊坡下部已經實施農村地質災害治理搬遷的,原有住房必須全部拆除,防止“回流”和臨時使用;對于切坡建房未采取有效防護措施、存在安全隱患的,要督促行業主管部門和建設單位進行工程治理或針對性的排危除險,切實加強源頭管控、消除隱患威脅。

      (四)強化宣傳培訓演練

      開展地質災害防治科普宣傳。各鄉鎮和地質災害防治成員單位要認真總結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中好的經驗、做法,制作形式多樣的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宣傳手冊、掛圖、動畫、影視光盤等防災減災宣傳資料,發揮主流媒體宣傳作用,在縣電視臺播放地質災害防治科普宣傳片,組織地質災害防治技術支撐單位深入每個隱患點對受威脅的群眾進行宣傳,加大網絡、電視、廣播宣傳頻率,充分利用“4· 22”世界地球日、“5· 12”全國防災減災日、“6· 25”全國土地日、“10·13”國際減輕自然災害日等時機開展廣場式防災減災宣傳,發放科普讀物、張貼宣傳圖冊、刷寫標語口號,提高人民群眾“識災、防災、避災”能力。

      加強地質災害防治人員培訓。縣自然資源局負責組織鄉鎮政府分管領導及地質災害防治骨干培訓,進一步提高巡查監測、應急處置和協調管理能力;各鄉鎮負責組織本行政區內隱患點群測群防員全員培訓,鄉級政府在汛期前,要組織對鄉、村地質災害防治人員進行一次培訓,提高監測監控、預警預報和履職盡責能力。

      開展地質災害應急避險演練。各鄉鎮和地質災害防治成員單位要因地制宜在地質災害隱患點組織受威脅群眾開展應急避險演練,使群眾樹立避災意識、熟悉避災信號、掌握避災路線、熟知避災地點,確保遇險時能夠有序快速撤離;汛期,各鄉鎮要組織一次地質災害應急演練,每個地質災害隱患點都要進行以避險為主的防災演練,不斷提高各鄉鎮各部門指揮決策、協同配合、應急響應、搶險救援和后勤保障能力。

      (五)開展隱患識別評價

      加強高易發區地質災害隱患綜合遙感識別,綜合利用新技術、新方法和新手段,調查孕災地質環境條件、識別地質災害風險隱患、總結地質災害發育分布規律,為群測群防、監測預警、避讓搬遷與地質災害綜合治理,以及為國土空間規劃、村鎮規劃與建設、重大工程布局等提供基礎依據,提升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水平。

      (六)堅持“人防+技防”并重

      各鄉鎮要加強群測群防的組織領導,強化以村干部和骨干群眾為主體的群測群防隊伍,壓實防災責任人、監測責任人、技術負責人的責任。充分發揮地質災害防治“第一道防線”作用,確保地質災害隱患點監測人員全覆蓋,完善網格化管理模式;不斷夯實“人防+技防地質災害監測預警體系,實現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預報全覆蓋;繼續擴大地質災害隱患點監測預警應用范圍,開展地質災害群專結合監測預警實驗項目建設,提升地質災害預警精準度、時效性和覆蓋面,為汛期地質災害防治提供技術和人員支撐,實現科學防范、重點防范、精準防范。

      (七)推進治理搬遷工作

      鄉鎮加快推進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發揮工程措施防災減災效益,對無法納入搬遷避讓的高危隱患點,要加大應急工程治理及排危除險力度,切實消除災害威脅;加快推進農村地質災害治理搬遷工作,明確時間進度,推進工程建設,確保2022年124戶搬遷任務全面竣工驗收;已實施農村地質災害治理搬遷的,加大拆舊復墾進度,堅決防止人員回流;把農村地質災害治理搬遷和鄉村振興戰略緊密結合,同時強化農村地質災害治理搬遷工作的全過程管理和搬遷戶信息管理,及時健全完善搬遷工作資料,確保資料合規、齊全、真實。

      (八)創新風險管理模式

      建立以地質災害風險防控為主的綜合防治體系,明顯提升地質災害防治能力和防御工程標準,最大限度防范和化解地質災害風險,推動地質災害防治從減少災害損失向減輕災害風險轉變。在現有運行的地質災害隱患點防控體系基礎上,綜合考慮地質、地形、誘發因素、承災體等因素,推進防控方式由“隱患點防控”逐步隱患點+風險區雙控轉變。

      、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

      各鄉鎮和地質災害防治成員單位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及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和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防災減災救災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實提高政治站位,樹牢以人民群眾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嚴格落實鄉級政府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第一責任人的責任,強化政治擔當;要及早對今年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明確任務,各司其職,加強聯動,形成合力,建立健全政府主導、部門分工、全民參與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格局;要堅持底線思維,充分認清當前地質災害防范的嚴峻形勢,堅決克服麻痹思想和僥幸心理,完善各項工作制度,細化工作流程,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加強協調聯動

      各鄉鎮要堅持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堅決扛起地質災害防治主體責任。嚴格按照“誰建設、誰負責、誰引發、誰治理”的原則,全面落實有關單位防災主體責任;自然資源、應急、財政、住建、交通、水利、教科、文旅、衛體、氣象等地質災害成員單位要按職責分工,做好相關領域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進一步建立健全聯防聯控的日常聯動協調機制,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要充分發揮組織、協調、指導、監督職能,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共同推動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強化考核問責,對在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中,因領導不力、推諉扯皮、失職瀆職造成嚴重后果的,依法依規嚴肅追究責任。

      (三)保障經費投入

      各鄉鎮和地質災害防治成員單位切實地質災害防治資金投入。安排專項資金用于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編制、監測預警、群測群防、隱患調查排查、搬遷避讓、工程治理、突發地質災害應急處置工作;保障所必需的交通、通訊、物資器材等裝備的更新、采購;加強資金監管,確保資金保障及時、計劃分配科學、運行運轉暢通、作用發揮高效。不斷強化地質災害防治群測群防隊伍建設,全面改善提升技術裝備水平,切實增強業務基礎能力,全力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圖解】興縣自然資源局關于印發興縣2022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的通知的政策解讀


      三级片在线观看网站
        <tbody id="orvts"></tbody>
      1. <th id="orvts"><pre id="orvts"></pre></th>

          <rp id="orvts"><acronym id="orvts"><u id="orvts"></u></acronym></rp>

          <dd id="orvts"><track id="orvts"></track></dd>

          <tbody id="orvts"></tbo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