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09 22:57
大
中
小
來源: 山西省人民政府網
8月30日上午,中共山西省委宣傳部舉行“山西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的第八場發布會,同時也是省人社廳專場新聞發布會。省人社廳有關負責同志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事業發展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馬學英:
記者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今天,中共山西省委宣傳部在這里繼續舉行“山西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的第八場發布會,同時也是省人社廳專場新聞發布會。我們很高興地邀請到:
省人社廳新聞發言人,黨組成員、副廳長李濃;
省人社廳黨組成員、省就業服務局局長薛春生;
省人社廳一級巡視員賀德孝;
省人社廳二級巡視員張永東;
省人社廳二級巡視員武建國。
請他們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事業發展情況,并回答大家感興趣的問題。
首先,請省人社廳李濃副廳長介紹有關情況。
省人社廳新聞發言人,黨組成員、副廳長 李濃:
各位記者朋友:
大家好!很高興參加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借此機會,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人社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人社系統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論述,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三次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創新思路舉措,主動擔當作為,強化就業優先戰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深化人事人才改革,構建和諧勞動關系,讓發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全省人民。
這十年,我們堅持就業優先,著力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
就業局勢保持穩定。2012年—2021年,全省累計實現城鎮新增就業513.56萬人。失業水平保持低位,城鎮調查失業率呈總體下降趨勢。人力資源市場求人倍率突破1,就業總量性矛盾得到有效緩解。
就業結構更加優化。2012年—2021年,我省大力開展全民技能提升工程,累計開展職業技能培訓859萬人次,勞動者就業能力大幅提升。城鎮從業人數占比由2012年的38.11%提高到2020年的57.65%。第三產業從業人員占比由2012年的38.6%,優化為2020年的50.4%,第三產業吸納就業能力不斷增強。
重點群體就業平穩。我們高度重視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通過公崗挖潛、鼓勵企業吸納等多渠道開發崗位,強化困難畢業生幫扶,高校畢業生就業總體平穩。著力推動農民務工就業穩規模、強技能、提質量,截至2021年末,全省農民工總量達到580萬人,比2012年增長112.2萬人。深入實施培訓就業扶貧行動,2016年—2020年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近42萬人,完成5年行動目標140%。加強對就業困難人員的幫扶,十年間累計幫扶失業人員再就業171.37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45.92萬人,零就業家庭保持動態清零。
就業服務全面提升。持續完善“三場三站一平臺”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大力建設人才市場、勞動力市場,全面推廣零工市場建設經驗,完善勞務協作站、省外勞務服務站設置,全覆蓋設立鄉鎮、街道就業服務站。大力發展人力資源服務業。截至2021年,全省公共人力資源服務機構148家,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956家,人力資源服務行業從業人員達到1萬余人。
這十年,我們堅持以人為本,不斷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社會保障制度進一步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全面規范實施運行,首批納入全國統籌信息管理系統。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省級統籌正式啟動。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全面落地。建立起全省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在全國創新實施城鄉居民補充養老保險制度。截至2021年底,全省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2653萬人、504萬人、640萬人。
社保待遇水平持續提高。2012年到2021年,全省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從1868元提高到3313元,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月人均水平由55.68元提高到161.52元。失業保險金標準月人均水平由610元提高到1598元。工傷職工傷殘津貼、生活護理費和供養親屬撫恤金,月人均水平分別由2012年的3075元、962元、886元,提高到2021年的4604元、2072元、1528元。
社保經辦服務更為便捷。整合各級社保經辦機構,健全上下貫通、標準統一、數據集中、信息共享的社保管理體制,實現“三險統一”“三級統一”。大力推動“全數據共享、全服務上網、全業務用卡”,社??ɑ緦崿F省內人人持卡,103項人社服務“掌上辦”“移動辦”,64項人社服務“一網通辦”,83項電子社??▽俚胤杖鎽?。推動社會保險數據共享、提高繳費便利度工作,受到國務院第八次大督查通報表揚。
這十年,我們深化改革創新,持續激發人才活力。
專業技術人才數量和質量取得新突破。截至2021年底,全省專技人才總量達到208.74萬人。選拔培養“兩院”院士2名,院士后備人選12名、“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32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人員286名,省級學術技術帶頭人1440名,省級新興產業領軍人才377名。先后設立91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工作站,128個院士工作站。
技能人才隊伍逐步壯大。2021年末,技能人才總數達到500.45萬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50萬人,技能人才占從業人員的比例從2012年的15%提高到了29%。建成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20個、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40個、省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40個、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253個。全省共有9人獲得中華技能大獎,185人獲得全國技術能手,43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240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貼,1159人獲得三晉技術能手。
事業單位人事管理規范科學。建立健全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制度,完善崗位管理和績效考核機制,鼓勵事業單位科研人員創新創業。實施縣以下事業單位管理崗位職員等級晉升,拓展基層事業單位管理人員職業空間。十年來,全省公開招聘事業單位工作人員18萬余名,聘用合同簽訂率超過97%,崗位設置完成率超過98%。
這十年,我們強化綜合治理,全力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勞動用工更加規范。完善勞動關系三方協調機制,開展勞動關系“和諧同行”能力提升計劃。全面推行勞動用工備案制度,對企業勞動用工實行動態管理。勞動人事爭議多元處理格局逐步健全,全省勞動人事爭議仲裁結案率保持在90%以上。出臺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17條,在全省部署開展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專項行動,推進基層快遞網點優先參加工傷保險。
農民工勞動報酬權益保障有力。十年來,我們不斷完善法規政策體系,強化欠薪源頭治理,狠抓制度落實,依法嚴肅查處欠薪行為。全省通過立案查處和協調處理欠薪案件6.43萬件,為61.7萬名農民工追發工資65億元,欠薪案件動態清零,欠薪多發高發態勢得到根本扭轉。在全國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考核中,我省連續四年獲得A級的優秀成績。
城鎮居民收入穩步增長。多措并舉拓寬城鎮居民增收渠道。加強企業工資宏觀調控,6次提高全省最低工資標準,9次發布企業工資指導線,落實國企職工工資與經濟效益同向聯動機制。規范事業單位工資津貼補貼,提高退休人員社保待遇。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3年的22258元,提高到2021年的37433元。
進入新時代,踏上新征程。下一步,我們將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定信心、接續奮斗,扎實做好擴就業、惠民生、促改革、防風險各項工作,為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不斷貢獻人社力量,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謝謝大家!
馬學英:
謝謝李濃副廳長的介紹。
接下來,開始回答記者提問。請各位記者在提問前先通報所在新聞單位的名稱。
新華社記者:
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始終是社會關注的熱點,請問近年來在促進重點群體就業上,采取了什么措施,取得了什么成效?
省人社廳黨組成員、省就業服務局局長 薛春生:
感謝記者的提問。就業是最大的民生,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連著千家萬戶,領導重視,社會關注,家庭期盼,十年來,山西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深入落實就業優先戰略,深入開展促進重點就業群體行動,重點群體就業保持穩定;2021年末,全省農民工總量達到580萬人,比2012年末的467.8萬人增加112.2萬人。累計幫扶就業困難人員就業45.92萬人,“零就業家庭”做到動態清零。
一是黨委政府推動就業。省委、省政府堅持將重點群體就業納入議事議程,列入考核目標,高位部署推動。今年5月20日,省委、省政府召開全省穩就業工作推進會,林武書記講話,藍佛安省長主持,要求將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作為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6月19日,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穩就業保就業25條,對促進重點群體就業提出一系列硬核舉措。省委將“抓好省內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列為重要民生實事,由省委常委領辦。在省委十二屆三次全會上,林武書記將推動農民務工就業穩規模、強技能、提質量,作為全省要抓好的三件大事之一。全省各級各部門對抓就業的重要性認識進一步提高,形成了黨政一把手親自抓就業、親自抓落實的工作態勢。
二是加強培訓提升就業。2017年以來,省政府持續將開展職業技能培訓納入省政府民生實事之一,將農民工、高校畢業生作為重點培訓對象,尤其是2021年實現了培訓數量倍增、質量提升,電子培訓券發放量、使用量穩居全國之首。2021年末,全省技能人才總量達到500.45萬人,占從業人員比例29%,勞動者通過培訓,一證在手、一技在身,一條就業增收的路在腳下鋪就。
三是挖潛崗位擴大就業。近年來,我省著力通過穩住經濟、穩住市場主體穩定重點群體就業。今年上半年我省GDP增長5.2%,增速全國第二,為穩就業奠定了堅實基礎。今年高校畢業生人數再創新高,我省穩定公務員考錄規模,擴大事業單位招聘數量,實施“萬名高校畢業生進社區計劃”“鄉村振興計劃”,鼓勵高校設立科研助理和行政助理崗位,擴大“三支一扶”“特崗教師”“西部計劃”服務基層招募規模,全省各類政策性崗位6萬余個,相比上年增長近一倍。鼓勵小微企業、民營企業吸納就業,支持高校畢業生靈活就業、自主創業,保障高校畢業生就業去向落實率同比增長。
四是優化服務促進就業。健全公共就業服務“三場三站一平臺”,努力打造覆蓋全民、貫穿全程、輻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重點開展春風行動等“10+N”系列公共就業專項行動,每年組織舉辦各類招聘會2000余場,為重點群體就業提供針對性幫扶。尤其是從今年6月開始我們開展了校企對接省屬企業專場招聘活動,為高校畢業生提供萬余工作崗位。今年1月—7月,全省已舉辦招聘活動2675場,組織5.58萬家次用人單位提供就業崗位148.97萬個次,勞動者求職87.52萬人次,達成初步意向21.35萬人次。
五是維權維穩保障就業。積極開展和諧勞動關系創建活動,督促各類用人單位依法履行勞動保障義務。強化拖欠農民工工資治理,保障農民工安心就業。每年度開展人力資源市場專項整頓,嚴厲打擊虛假招聘、黑職介等違法違規行為,堅決糾正針對年齡、性別、學歷等就業歧視,維護公平良好的就業秩序。近期我們又下發專門通知,要求嚴格禁止歧視新冠肺炎康復者,保障平等就業權利。謝謝!
山西廣播電視臺新聞融媒體中心記者:
黨的十八大以來,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社會保障領域在助企惠民、紓困解難方面做出了哪些工作?
省人社廳一級巡視員 賀德孝:
感謝記者的提問。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助企紓困、穩經濟穩市場的決策部署,堅持全面、頂格、精準的原則,精心謀劃,靠前作為,實施社會保險降費、返還、減免、緩繳等政策,在抓實抓細上下功夫,確保政策落實落地,效果顯著。
人社部門充分發揮穩就業、促發展、惠民生作用,讓市場主體能真正降成本、得實惠、穩信心、強動力,為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注入強勁力量。10年期間先后7次降低社保費率,養老、失業、工傷三項社會保險總費率從32.53%降到26.24%。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啟動實施力度空前的“減免緩降返補”政策,這些政策含金量高、受益面廣、落實及時,得到企業普遍歡迎和高度認可。從2012年至2021年底,全省共為各類企業降低和減免社會保險費826.38億元,為企業發放穩崗返還資金50.75億元,大幅減輕了企業負擔,為優化營商環境、促進實體經濟發展作出了貢獻。
2022年,面對疫情反復和經濟下行壓力,國務院再度出臺助企紓困政策,擴大階段性緩繳三項社會保險費政策實施范圍,22個特困行業和符合條件的困難中小微企業受益;發揮失業保險穩崗作用,加大穩崗返還支持力度,在中小微企業和大型企業穩崗返還比例60%和30%的基礎上,提高至90%和50%;拓寬一次性留工培訓補助、技能提升補貼受益范圍;繼續實施失業保險保障擴圍政策等措施,全力以赴保市場主體保就業保民生,為穩住經濟大盤積極貢獻人社力量。
今年1月至7月,全省共有11.15萬戶和6.68萬戶企業(單位)緩繳養老保險和失業保險費,分別緩繳了29.79億元和0.98億元。失業保險降低費率惠及全省8.06萬戶企業(單位),降費12.66億元。發放企業穩崗返還資金11.60億元,惠及46567戶企業290.89萬名職工;發放一次性留工培訓補助8621.15萬元,惠及3180戶企業17.24萬名職工。謝謝!
中新社記者:
我省有什么樣的政策舉措能夠確保專業技術人才隊伍不斷發展壯大、素質不斷提高?
省人社廳二級巡視員 武建國:
感謝記者的提問。近年來,全省各級各部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論述和視察山西時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大力推進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全省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呈現加速發展、全面推進的良好局面。截至2021年底,全省專技人才總量達到208.74萬人,高、中、初級比例達到9.8∶40.2∶50。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實施創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全力推動專業技術人才隊伍高質量發展。
一是創新專業技術人才引進方式。采取“一人一策”“一事一議”的方式,大力引進能夠引領我省產業發展、帶動區域性產業結構調整的高端領軍人才。建立省級人才需求信息數據庫,定期發布全省高層次人才需求信息。舉辦好人才智力交流大會,打造山西招才引智活動品牌。鼓勵發展獵頭公司等專業化服務機構,重點培育一批有核心產品、成長性好、競爭力強的人力資源服務企業。
二是健全高層次人才培育機制。探索建立專業技術人才省政府特殊津貼獎勵制度,每年遴選100項左右留學回省人員創新創業項目進行重點扶持。加強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工作站建設,擴大設站數量和招收規模,實施博士后倍增計劃,加大青年科技人才培養力度,“十四五”期間力爭吸引500名博士后研究人員來我省入站工作。
三是完善人才評價制度體系。堅持“破四唯”和“立新標”并舉,合理設置評價標準條件,加快健全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逐步探索將職業屬性清晰、職業特點明顯、規模較大的新興職業納入職稱評審范圍。鼓勵有條件的市建立基層專業技術人才職稱評審委員會,單獨評審。依托具備條件的專業化人才服務機構、行業協會等社會組織,推進職稱評審社會化。
四是實施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每年舉辦40期左右省級示范性高級研修項目,重點培養培訓3000名左右高層次、急需緊缺專業技術人才,帶動全省高初中級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培訓120萬人次。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型國有企業,建設一批國家級和省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
五是深化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通過公開招聘為事業單位選拔大批優秀的高素質專業技術人才。動態調整崗位設置,擴寬專業技術人員的職業發展空間。建立完善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才及團隊雙向流動機制,支持和鼓勵事業單位科研人員離崗創業、兼職創新、在職創辦企業??蒲腥藛T獲得的職務科技成果轉化現金獎勵計入本單位績效工資總量,不受總量限制。
到2025年,我省專業技術人才總量將達到230萬人左右,高、中、初級專業技術人才比例達到10:40:50,全省專業技術人才總量穩步增長、結構更趨合理、隊伍整體素質顯著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明顯增強,為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的人才支撐更為有力。謝謝!
山西日報記者:
我省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工作力度大、措施實,成效顯著,在國家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考核中連續4年位列A類。請問采取了哪些具體舉措?
省人社廳二級巡視員 張永東:
感謝記者的提問。近年來,我們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根治欠薪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全面排查化解欠薪矛盾糾紛、下大力氣實施欠薪源頭治理、強化違法懲戒和責任追究,特別是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同志躬身入局,多次作出批示,親自督辦欠薪案件,以“零容忍”決心根治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欠薪多發高發態勢得到根本扭轉,農民工勞動報酬權益得到有力維護。主要措施是:
一是健全法規政策,實現依法治欠。省政府連續出臺法規政策,尤其是今年頒布實施規章《山西省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辦法》,完善了“防、管、查、懲”相結合的制度保障體系。法院、檢察院、公安機關、人社及信訪部門聯合建立起根治欠薪行政司法聯動機制,有效解決欠薪案件移送難、執行難問題。
二是堅持動態清零,狠抓案件辦理。嚴格落實案發地縣級政府主要負責人的欠薪清零第一責任和市級政府的清零督辦責任。創造性實施“三個清零”“四個兜底”相結合的欠薪案件查處辦法,提出一般案件三日清償要求。設立省級維權接待大廳實時受理督辦全省欠薪線索,把各級勞動監察隊長手機號碼向社會公開,確保農民工維權渠道暢通。
三是實施源頭治理,力求斷根治本。以工程建設領域為重點,會同住建、交通、水利等部門建立全口徑項目臺賬。采取“人盯人、人盯項目”的辦法,確保實名制管理、工資專戶等制度落實到位。督促項目成立預防調處機構,將欠薪隱患消除在項目內部。推動以保函形式替代現金工資保證金,在確保工資支付保障能力前提下,減輕企業資金負擔。
四是強化違法懲戒,形成高壓態勢。對于重大欠薪案件實行一案多查,既解決欠薪問題,又延伸檢查各項制度落實情況。加強部門聯合懲戒,堅決打擊欠薪違法犯罪行為。十年來,累計向社會曝光重大欠薪違法行為1193起,將214個單位和個人列入欠薪失信聯合懲戒名單,向公安機關移送涉嫌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犯罪案件680起。
五是加強督導考核,推動責任落實。將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納入目標責任考核體系,對各市和有關省直單位進行考核。在春節等關鍵時間節點對市縣政府開展過篩子式督導,對欠薪問題多發地區的政府主要負責人進行約談,對履職不力、失職失責行為依法移送相關部門追責問責。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鞏固擴大根治欠薪成果,思想不松、行動不停、要求不降、力度不減,不斷提升農民工群體的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謝謝!
馬學英:
非常感謝省人社廳5位負責同志出席“山西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也非常感謝各位記者朋友對我們工作的大力支持?! ?/span>
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