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19 18:25
大
中
小
來源: 興縣新聞網
——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 看興縣之“特色優勢產業”篇
初秋的山西興縣金風送爽,豐收在望。在東會鄉姚家溝村興皖藥業有限公司的中藥材基地里,漫山遍野的板藍根,迎來了盛花期,鵝黃色的花朵,鮮亮奪目,散發出沁人心脾的馨香,招蜂引蝶,美不勝收。
呂梁市政協副主席、興縣縣委書記喬云在中國農科院考察
東會鄉姚家溝村黨支部書記薛虎軍檢查中藥材長勢
三伏天氣,在山西呂梁興縣康寧鎮曹家坡村的清泉醋業無公害高粱基地里,農民牛三仁忙著為高粱進行最后追肥,撫摸著高過人頭的高粱苗子樂不可支:“不出意外, 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收入肯定差不了 !”
在蔡家會鎮沙莊村的興縣山花爛漫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優質谷子基地里,農民王彩明掂了掂沉甸甸的谷穗自言自語“偷著樂”:“真是大樹底下好乘涼,背靠龍頭企業,小雜糧變成了金豆子,產量高品質好不愁賣,咱農民的日子是芝麻開花節節高咧!”......
“青幽幽的那個嶺,綠油油的那個山,豐收的莊稼望不到邊?!背跚锛竟?闊步行進在為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 治理有效、生活富?!编l村振興總目標而踔厲奮發的晉綏大地上,仿佛讓人置身于耳熟能詳的經典歌曲《雙腳踏上幸福路》的意境之中。
近年來,興縣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農村增綠”的要求,充分發揮農業資源豐富的優勢,著力在選準特色產業、延伸產業鏈條、做響農業品牌、加強技術創新、激發產業活力上下功夫,加強科技創新引領,加快結構調整步伐,堅持統籌城鄉發展,抓實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全面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全縣通過扶龍頭、建基地、創品牌、拓市場,全力推動產業化發展,全力幫助農民增收致富不斷向產業好、群眾富、生態美的目標奮進。
特色產業 異軍突出
初秋時節,黑茶山下的東會鄉姚家溝村,“裊裊炊煙,小小村落,路上一道轍”,排著方陣一樣的中藥材田,正在“揚花坐籽” 期,“花海藥谷”一派蓬勃生機。慕名而來的人們無不駐足觀賞,嘖嘖稱贊,藥材種植戶劉生云和老伴,頭戴草帽在地里忙碌著鋤草松土。
“我今年 60 多歲了,出門打工沒人要, 沒想到我們這窮鄉僻壤還是種植藥材的好地方,前年縣里引進了中藥材產業,把我家的30余畝幾近撂荒的地改成熟地,種上了板藍根、金銀花、苦參等中藥材,而且把我和老伴聘成‘產業工人’,干一天工資 220 元,一年下來,除了地皮租賃費外,工資收入18000多元,手頭的花銷再也不用東挪西借了?!眲⑸茲M心歡喜地說。
與劉生云一樣,孟家坪鄉安月村農民高虎虎、喬旭平通過中藥材種植,“有過之 無不及”同樣嘗到了產業致富的甜頭?!耙郧胺N莊稼靠天吃飯,現在種植中藥材是旱澇保收,省工省力又省心,真是‘種著自己的地, 賺著別人的錢’,這真是做夢也想不到的好 事。歸根結底還得感謝共產黨!”
像高虎虎、喬旭平一樣安月村的35戶村民都種上了中藥材板藍根,1124畝中藥材給全村帶來人均8000元的好收益。
東會鄉和孟家坪鄉中草藥種植是興縣打造特色優勢,培育特色優勢產業的一個縮影。為了進一步做好中藥材產業,今年興縣縣委、縣政府加大產業扶持力度,依托興縣興皖藥業將孟家坪鄉東吳家溝村、成家山 村、麻焉條村、安月村列為興縣中藥材標準化生產基地和良種繁育基地,其中中藥材良種繁育基地1000畝,重點繁育苦參、板藍根, 中藥材標準化生產基地 3200 畝,主要種植板藍根和柴胡?;亟ǔ珊?全縣還可新增中藥材種植面積4200畝,帶動356戶農戶穩定增收致富。
“興皖藥業是2015年脫貧攻堅戰役打響后,興縣引進的第一家中藥材企業,企業堅持走‘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路子, 兼顧了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通過種植中藥材,目前已流轉撂荒地10000余畝,形成年產3000多噸中藥材的能力?!?興縣興皖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守亮說“,為了延伸產業鏈,提高中藥材附加值,公司又在孟家坪鄉安月村投資 627.7 萬元,新建了年加工量可達 3000 噸的中藥材產地加工廠, 總占地面積15畝,總建筑面積6792平方米, 形成持續穩定的產、供、銷一條龍產業鏈, 帶動全縣農戶進一步擴大種植規模,促進中藥材產業健康持續發展,最大限度地實現了農戶和企業的互利雙贏?!?/p>
興縣通過種植中藥材使農村撂荒地變廢為寶,綠了荒山、富了百姓,目前,中藥材種植已成為興縣農業產業的又一增收亮點。
“龍頭”引領 “農”“企”雙贏
曹家坡村的牛三仁說,今年雨水充足, 莊稼長勢喜人,暑氣還未褪去高粱就長了近兩米??粗鶋衙绶?、枝繁葉茂的高粱,老牛高興地說,不出意外的話,今年的收成至少比往年高三成?!叭ツ晡壹曳N的8畝高粱,就地賣給了清泉醋業(公司),總共賣得9850 元,除了地是我自己的,種子、肥 料都是清泉醋業提供的,自從與清泉醋業簽到了訂單銷售合同后,我們村的高粱不愁賣了,就地種植就地銷售,而且每斤比市場上能多賣5分錢,省了心,還多掙了錢,我們是打心里高興啊!”
山西清泉醋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白清泉介紹道,清泉醋業每年可以就地消化高粱4000余噸,碗豆、草麥等小雜糧1600噸, 已形成訂單農業5000畝,帶動1000 余農戶穩定增收,今年,公司又開發出黑小米醋、 芥末醋、紅棗醋飲等新產品,已經得到廣大消費者的認可,市場銷售非常好?!跋乱徊? 我們將擴大新產品生產規模和雜糧種植基地面積,這樣能帶動更多的脫貧戶通過種植雜糧實現穩定持續增收?!?/p>
無獨有偶,同樣在蔡家會鎮沙莊村,脫貧戶王彩明,這幾年的生活是芝麻開花節節高,去年他家種植的30畝谷子,以 2.65元的單價賣給了當地的龍頭企業——興縣 山花爛漫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就地變現31000元,今年他又擴大了種植規模,將谷子的種植面積擴大到了35畝,此外還種了15畝紅蕓豆。
像王彩明一樣在蔡家會鎮的 779 戶脫貧戶在龍頭企業帶動下,按照生產有記錄、 產品有標簽、質量可追溯;采用統一規劃 布局、統一操作規程、統一生產資料、統一技術服務和統一訂單回收的“三有五統 一”標準化生產模式,采取訂單種植,回收產品帶動農戶增收。
“保證企業優質小雜糧原料來源的同時,使農戶和企業的利益鏈接機制更加緊密, 實現了農民增收與企業增效的有機結合,實現了一舉兩得、互促雙贏?!迸d縣山花爛漫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賀虎平說。
山西省農業龍頭企業——山西清泉醋業有限公司
隨著興縣小米的“聲名鵲起”,農民種糧積極性提高了,收入一年比一年好,為了持續讓龍頭發揮牽引帶富作用,今年縣里 幫企業建起了1000平米的儲糧冷庫,并支持企業對加工設施、設備進行了升級改造。目前,一套日精加工 50 噸谷子成套設備生產流水線,一套日精加工30噸豆面、蕎面設備流水生產線,一套日精加工50噸紅小豆、豇豆、綠豆、腎型黃豆、紅蕓豆設備流水生產線已經達產達效,公司年總加工雜糧能力達到4 萬噸。
特別是今年在縣委、縣政府的積極爭取下,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落戶興縣山花爛漫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將蔡家會作為中國雜糧良種繁育基地,進一步打響了興縣小雜糧在全國的影響力、知名度。
目前,興縣山花爛漫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已被列入省級農業龍頭企業,現已建成綠色谷子3600畝,綠色種植基地和有機 谷子2000畝輪作基地,認證綠色谷子基地22000畝,有機谷子基地4000畝,谷子良種繁育基地2800畝,豆類良種繁育基地 3000畝,有9個產品通過國家綠色有機食品認證, 無公害豆類基地認證 90000 畝。
與此同時,興縣山花爛漫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還開發出各類雜糧系列產品30多個,產品銷往晉、陜、蒙、冀、魯、豫、京、津、滬、廣、深等20 個省區,截至 2021年12月底銷售額達到 9000 萬元,實現利潤310萬元。已帶動周邊的老百姓 3000 多戶,其中脫貧戶占2000戶,老百姓戶均收入達到8000元。
產業做強 延鏈提效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產業興旺是基礎和關鍵。興縣是農業大縣,立足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選準特色產業、延伸產業鏈 條、做響農業品牌、加強技術創新、激發產業活力,走差異化發展路子,著力提高農業發展質量和效益,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對推動鄉村產業振興、增加農民收入具有重要意義。
“要聚焦國際國內科技前沿、產業前沿、 市場前沿,加大農業科技創新,讓科研成果助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帶動農民增收致富?!苯衲昴瓿?呂梁市政協副主席、興縣縣委書記喬云帶隊赴京走訪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和首農食品集團,就推進相關合作事宜進行深入對接洽談時表示“,要培育優質品種,提升產品品質,聚焦雜糧全產業鏈,緊盯市場需求,切實做大做強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傾全力把興縣打造成 全國現代雜糧種業基地、全國現代雜糧試驗示范產業創新基地、全國雜糧供應基地?!?/p>
今年,在縣委、縣政府的積極爭取下, 中國農科院雜糧種植研究基地落戶興縣蔡家會鎮,進一步打響了興縣雜糧在全國的影響力、知名度。
豌豆長勢喜人
東會鄉漁灣村赤松茸喜獲豐收
“在發展小雜糧模式上,我們實行統一培訓,統一提供優良種子,統一施有機肥,統一訂單收購,統一加工銷售,并為農戶提供產前、產中、產后全方位跟蹤技術服務, 提升小雜糧品質和市場競爭力,給種植戶吃上‘定心丸’?!迸d縣農業農村局局長王志輝說。
興縣依托雜糧種植品質好、面積大這一資源優勢,通過資金投入和政策引導,大力發展綠色和有機小雜糧生產基地,新建農業園區,鼓勵和引導龍頭企業發展種植 -- 加 工 -- 養殖循環產業鏈,積極推廣“企業 + 基地 + 合作社 + 農戶”的發展模式,逐步實現以基地帶動特色產業發展,以旱作農業產業標準提升和品牌效益帶動農民致富增收。
據統計,今年,全縣小雜糧種植面積達到63萬畝,已發展市級以上龍頭加工企業13個。加工雜糧4000余萬斤,銷售收入達2億元以上,已帶動1.2萬脫貧人口穩定脫貧。
圍繞小雜糧產業,興縣把糧食加工轉化也列入了農業循環經濟產業鏈條。興縣固賢鄉新莊村興縣興茂養豬專業合作社在金 融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成為了興縣最大的生豬養殖企業,年存欄 3000 頭、出欄生豬 6000 頭。農業產業循環發展注入了不可或 缺的力量。
此外,興縣利用東山冷涼的氣候特征,在東會鄉、交樓申鄉、惡虎灘鄉引進了食用菌產業,通過幾年的培育,產業效益連年攀升,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品在市場上的美譽度、知名度不斷擴大。興縣羊肚菌、赤松茸等珍稀菌種,正逐步成為走出呂梁的“香餑餑”。
“一鄉一特一園區,一村一品一基地”。如今的興縣,一個以“園區引領、主輔結合” 的農業產業新格局正在形成,小雜糧、經濟林、生豬養殖三大主導產業齊頭并進,湖羊、中藥材、設施農業、食用菌、馬鈴薯等輔助產業遍地開花,農業園區風生水起,農業龍頭企業高奏凱歌,一幅現代化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美好畫卷正徐徐展開。
(作者:本刊記者雷寧偉 通訊員:張亞東 )